隆冬时节收玉米 --旱作玉米机械粒收现场观摩会在平凉举行-院内要闻-平凉市农科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欢迎进入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院内要闻

隆冬时节收玉米 --旱作玉米机械粒收现场观摩会在平凉举行

来源:信息产业发展科
作者:
点击数:850
发表时间:2020-11-20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陇东旱作区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应用进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玉米生产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11月19日,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主办,甘肃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我院承办的“旱作玉米机械粒收现场”观摩会在高平试验站举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西北片区负责人薛吉全,省农科院科研管理处处长、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研究员樊廷录,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王录祥,泾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白亚军,院党委书记王合业、院长张国钰,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市农业农村局局属有关单位负责人、泾川县农业农村局及局属有关单位、各乡镇分管领导以及高平镇镇村两级干部、部分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代表160余人参加观摩会。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田金明主持会议。


会上,樊廷录向与会领导专家及现场参会人员介绍了旱作区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在降本增效和提升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适当推迟玉米籽粒收获期可充分利用秋冬光热资源,显著降低玉米籽粒含水量,提高籽粒收获质量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旱作玉米农机农艺融合的关键技术。薛吉全作了重要讲话,对陇东旱塬区通过推广耐密抗倒伏优质玉米品种,集成示范降本增效技术,采取延迟收获,大力推进低水分机械粒收技术给予充分肯定。据测算,玉米籽粒含水量降低10个百分点,每吨玉米能够降本140元,通过延迟收获可以显增提高籽粒商品性,降低破损率,是今后旱作区玉米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也是玉米生产转方式、降成本、增效益的一条成功路子,值得在西北旱作区进行示范推广。随后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12个旱作耐密机收玉米新品种展示、生物降解膜降解性能检测、玉米机械化粒收技术和秸秆还田演示等作业技术。各位专家代表对“旱作玉米玉米机械粒收”现场会作了点评。






旱作玉米机械粒收技术是解决早作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机械粒收存在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较高、玉米籽粒机损率和破损率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玉米籽粒机械收获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玉米课题组依托甘肃省现代农业“三平台一体系”建设、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等平台,联合省农科院旱农所,结合陇东旱作玉米生产特点与技术需求,筛选出了一批在生长后期籽粒脱水较快、抗倒伏、适宜机械粒收的玉米新品种,配套选择出一批能够满足机械粒收的大型籽粒收割机,研究和示范了一批诸如通过延迟机械粒收有效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新技术,为加快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推广进程和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精准扶贫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