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白发病发生及防治措施
谷子白发病是系统侵染病害,一旦入侵、终生发病,从萌芽到抽穗至成熟,在各个生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灰背:从2叶期到抽穗前,病株叶片变黄绿色,叶片正面产生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状斑纹,在空气湿度大时叶背密生灰白色霉层,这一症状称之为“灰背”。
白尖:随着植株生长,病株上部叶片不能展开,卷筒直立向上,叶片前端度力黄白色,称为“白尖”。
枪杆:形成白尖后7 ~ 10 d,白尖变褐,枯干,直立于田间,形成“枪杆”。
白发:病株心叶薄壁组织解体纵裂,散出大量褐色粉末状物,即病原菌的卵孢子,残留黄白色或灰白色丝状物(维管束),卷曲如头发,病株不能抽穗,称为“白发”。
刺猬头:有些病株能够抽穗,全部或部分畸形,颖片伸长变形,呈尖刺状,向外伸张,呈刺猬状,称为“刺猬头”。白发病在不同的发病条件下,在萌芽期还可出现烂芽和苗期再侵现象。
谷子白发病原菌为:真菌界、卵菌纲、霜霉科、指梗霉属、禾生指梗霉菌。
传播途径和侵染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粪肥、病残体和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 ~ 3 年。土壤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越冬菌源,其次是带菌的粪肥、病残体、种子。谷子发芽时,卵孢子萌芽产生芽管,从胚芽鞘、中胚轴或幼根表皮直接侵入,随生长点分化而系统侵染,进入各层叶片和花序,表现各种症状。谷子芽长75px 以前最易被侵染。
发病条件
谷子白发病的发生与栽培条件和品种抗病性有密切关系。连作田土壤带菌大的发病严重;与谷子播种出苗时间的气侯条件播深有关,出苗快的发病轻,出苗时间长的发病重,谷子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明显,抗性强的发病轻。
防治技术措施
优先择抗病品种,其次,采用合理轮作、药剂拌种和种植抗病品种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合理轮作是防治白发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应选择玉米、豆类、薯类等非寄主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自留种时应单穗采收、单打、防止种子带菌、播种前进行晒种,晒好的种子用35%甲霜灵粉剂按种子量的0.2%~0.4%干拌或湿拌,也可加入其它种子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应随拌随种。在谷子生长期和收获期,及时拔除田间病株,清除病残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做到早拔除、拔干净、不喂畜、不沤肥、减少田间菌源。
上一条:新建高标准农田培肥技术
下一条:胡麻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