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青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科技服务-平凉市农科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欢迎进入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服务

玉米青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实验中心
作者:
点击数:1117
发表时间:2017-09-29

玉米青枯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但在我国近年来才有严重发生,但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一大病害。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为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发病率严重的30%以上。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天,快的只需2-3天。

今年崆峒区各乡镇均大面积发生,尤其是在北塬的白庙、大秦、西阳、寨河乡发病严重,发病田块初步估计达到40%以上,发病田发病植株达到20%以上,甚至部分地块达到90%以上。产量损失严重。

症状表现

玉米青枯病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尤其是种植密度大、天气炎热、又遇大雨、田间有积水时发病重,最常见的是雨后天晴,太阳暴晒时发生。

首先是根系发病,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后根变空心,根毛稀少,植株易拔起;随着根系发病,茎基部也逐渐变褐色,中空并软化,剖茎检视,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粉红色菌丝,茎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二、三节,甚至第四节,致使整株倒伏。病株叶片突起,自上而下呈水渍状,似霜害,很快变成青灰色枯死;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瘪,无光泽,千粒重下降。

发病原因

青枯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我国青枯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尚有争论,各地分离的病菌不同,有三种看法:一是由真菌镰刀菌引起的,二是由真菌腐霉菌引起的,三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复合侵染形成的。这三种情况是都存在的,镰刀菌和腐霉菌二者都能浸染致病,引起玉米青枯病,只是环境不同,主次不一而已。

发病条件

1.降雨量:玉米青枯病多发生在降雨多、持续时间长的潮湿气候条件下,因为此时降雨为病原菌孢子萌发及侵入的创造了条件。

2.生育阶段:玉米幼苗及生长前期很少发生青枯病,这是由于植株在这一生长阶段对病菌有较强抗性,但到灌浆、乳熟期时植株抗性下降,遇到较好的发病条件,就大量发病。

3.连作:这是由于在连作的条件下,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原菌,易使植株受侵染。崆峒区尤其是塬区好多地块连续多年种植玉米,部分地块连作超过十年。

4.密度:玉米青枯病发生与密度有高度相关性,密度过大,造成植株高、茎秆细、长势弱、抗性弱、通风透光差,导致发病重,损失大。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但目前国内尚未培育鉴定出高抗品种,较抗病品种有郑单958、农大108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