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别名 番茄疫病
分布为害 晚疫病是番茄的重大病害,流行性很强,如果不及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发展迅速,难以控制,造成大面积毁灭性灾害。
症状 幼苗和成株均可染病。幼苗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迅速向叶柄和茎部扩展,使之变细呈褐色坏死,幼苗萎蔫死亡。成株发病,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茎秆,严重时也为害青果。通常先从下部叶片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侵染,发病初期为灰绿色小点,后变成不规则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再变褐色,坏死,逐渐扩展至半个叶片或全叶,湿度大时,叶片背面病健交界处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叶柄、茎秆和花絮染病,形成不规则形褐色大斑,稍凹陷,边缘不清晰,湿度大时表面生灰白色霉层。果实受侵,在果面形成不规则形褐色坏死斑,边缘云纹状。
病原 病原为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属假菌界卵菌门疫霉属。
发病规律 该病菌是一种强寄生菌,在活的寄主上寄生才能长期存活。在生产中,病菌主要在保护地番茄、茄子上为害过冬,也可在储藏的马铃薯块茎中越冬。条件适宜时越冬病菌在其越冬寄主上产生孢子囊,由气流或雨水传播至番茄上引起发病,最初发病的植株叫做“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又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借气流或雨水传播使病害向四周迅速扩展蔓延。各病株产生的孢子囊进一步传播使病害发生越来越重,面积越来越大,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和封锁其产生的病菌是控制病害的关键。凉爽、昼夜温差大、湿度高适宜发病。病菌生长温度10~25C.形成孢子囊要求相对湿度95%~97%。田间发病早晚、病势发展快慢与降雨早晚、雨量多少、田间小气候湿度高低直接相关。田间相对湿度长时间在75%~100%,病害将可能流行。田间植株茂风透光不好、地势低洼、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幼嫩,病害发生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优良品种,如纯毛新秀、佳粉17、合作903、合作919等。
(2)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垄背宽2500px,沟宽1125px,沟深625px,将垄背整成拱形,便于将雨水及时流至沟中,垄背上覆膜,在垄边种植2行。
(3)采用生态和农业调控技术,生产上结合放风调温调湿,减少结露量和时间,就可减轻发病。
(4)从开花前开始,随时进行田间调查,重点观察下部叶片,及时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叶),并立即进行药剂防治,决不能怠慢,喷药要均匀、雾细、周到。选用的药剂有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500g/L氟啶胺悬浮剂18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亩用20%氟吗咻可湿性粉剂25~50g对水喷雾,或用真菌杀菌剂寡雄腐霉菌亩用7~20g对水喷雾,或用2%几丁聚糖水剂100~150ml对水喷雾,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72%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氟吗.乙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亩用160g对水喷雾等,也可选择其中两种同时使用。
(5)保护地可选用烟剂45%百菌清烟剂每100立方米用药30~40g熏蒸,连用2~3次。
上一条:无
下一条:西北地区红豆草安全越冬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