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灌浆期田间管理措施
灌浆期是决定小麦千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小麦易受病虫害侵害的时期,直接影响着小麦产量的高低。该时期需加强小麦田间管理,通过落实水肥管理、“一喷三防”等合理措施,促进小麦营养供给和抗性增强,防范“干热风”及病虫草危害,确保夏粮丰收。
1. 水分管理
水分是保证小麦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抽穗至灌浆期,土壤水分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影响。若小麦灌浆期出现一次降水量在20毫米以上的降雨,可以不浇灌浆水;若灌浆期降水量很少,则需考虑浇灌浆水。因此,在有条件的川水地,在灌浆期干旱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浇灌,但要避免过度灌溉,以免引起根系缺氧,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同时,群体偏大、生长过旺、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尽量不浇灌浆水,防范倒伏造成产量降低。
2. 合理追肥
小麦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此时是小麦养分需求的高峰期,特别是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急剧增加,叶面追肥可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防病抗倒,减轻干热风危害。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优质氨基酸肥料,增强小麦抗倒伏和抵御干热风的能力,提高粒重,促进籽粒饱满,提高产量。营养上注意氮钾补充和调节生长,抵御逆境,培育大穗,增加千粒重。
3. 病虫害防治
灌浆期也是小麦病虫的高发期,主要防治对象为蚜虫、粘虫、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应加强田间监测,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防止蔓延。在小麦齐穗后和灌浆期各喷施一次。针对小麦蚜虫、粘虫、麦叶蜂的防治常用高氯氟、吡虫啉乳油、联苯·噻虫嗪、辛硫磷等。白粉病通常和小麦锈病、赤霉病混合发生,可采用“一喷三防”的用药方案,把“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搭配使用。
“一喷三防”建议配方:亩用430g/L戊唑醇悬浮剂20g+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15g+99%磷酸二氢钾50g+0.01%芸苔素内脂10g兑水30kg(两喷雾器水)。
4. 田间杂草管理
杂草不仅与小麦争水争肥争空间,还可能滋生蚜虫等病虫害。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减少与小麦的养分竞争,促进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为小麦后期籽粒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当前正值小麦近缘杂草结子成熟阶段,尤其是燕麦、雀麦开始打种,应注意杂草的清除,以防留下种子,造成明年杂草爆发性生长。
5. 预防干热风
干热风也叫“干旱风”、“热干风”。它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常导致小麦乳熟期受害秕粒,是危害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夏季温度快速上升,降雨较少时极易发生“干热风”危害,需从以下方面加强小麦田间管理,确保小麦产量。
(1)落实“一喷三防”措施
喷施叶面肥是小麦生长后期满足养分需求、防干热风、防早衰的有效措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增强叶面保水力,降低蒸腾强度,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此阶段可混配喷施戊唑醇、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磷酸二氢钾等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实施“一喷三防”,达到同时防病治虫、防“干热风”和防早衰的目的。药剂喷施应注意避免高温,可在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喷施。
(2)有条件的川水地进行科学浇灌
应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温度变化和降雨情况,预判小麦灌浆期“干热风”发生的可能性。若小麦灌浆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连续多天30℃左右),且无有效降雨时,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以防“干热风”危害发生。
对土壤墒情差的麦田,在小麦灌浆初期浇水,能满足小麦灌浆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同时增加土壤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预防“干热风”危害。在“干热风”来临前可采取微喷灌或小水细灌等灌溉措施,增加田间湿度,降低冠层温度。小水细灌亩灌水20-25方。浇水灌溉宜避开午后高温时段和大风天气,避免大水漫灌,防范倒伏。
下一条:5月份苹果园管理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