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紫麦2号栽培技术-科技服务-平凉市农科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欢迎进入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服务

陇紫麦2号栽培技术

来源:
作者:作物研究所
点击数:579
发表时间:2023-08-30

一、整地:前茬收获后及时深翻、晒垡、蓄墒,雨后耙耱,精细整地。

二、拌种:播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晒2-3天,若种子携带病原菌较多时,可采用拌种剂拌种的方式,以达到防虫、防病、提高抗逆性的作用。如:吡虫啉、苯醚甲环唑、粉锈宁等。

三、播种:陇东旱地抢墒9月中下旬适期早播,每亩以12.5-14公斤左右播量为宜。山塬旱地最好采用等距沟播或宽幅匀播等种植方式,以达到抗旱保墒增产的目的。

四、施肥:播前亩施农家肥1000-3000公斤,尿素8.5公斤,磷酸二胺15公斤。小麦抽穗至灌浆期用4-5/千克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施叶面,以增加粒重促进成熟,提高抵抗干热风的能力。灌浆期采用一喷三防技术,即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喷雾,达到防病虫害、抗倒伏之目的。山塬旱地采用三肥垫底一炮轰的施肥技术,即以有机肥、磷肥、氮肥作基肥,播种前结合旋耕一次性施入。

五、补苗中耕:及时查苗补苗 ,保证全苗;促弱控旺,培育壮苗。适时中耕除草或施除草剂,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和分蘖生长。

六、病虫害防治:根据小麦各生育期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特点,在拔节前,按照早防早除,统防统治的原则,及时防治蚜虫、红蜘蛛、根腐病、纹枯病等。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进行科学合理地喷药防治。

七、田间管理:为实现小麦稳产增产,一定要牢牢抓住春季田间管理的最佳时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使弱苗转壮苗,为小麦丰产奠定基础。

一是镇压划锄,顶凌耙耱。顶凌耙耱、镇压、划锄是西北麦区早春的首要管理措施,耙耱或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抗旱能力,促进次生根和分蘖生长发育。

二是早春趁墒追肥。春季肥水管理应以促为主,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每亩地追尿素5-6公斤,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显著效果。

三是川水地适时浇水保苗。川水地要浇好越冬水,要把浇好保苗水、促苗壮作为春季田间管理的首要措施抓紧抓好。

四是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和田间管护。对于三类弱苗,要特别注意做好返青期的化学除草工作,严格按照药品种类和施用剂量操作,严防药害发生。中期要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特别注意加强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与防治,继续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一喷三防等防治经验,早发现,早防治。应加强加田间管护,严禁牛羊啃青、践踏,影响幼苗生长。病虫害防控用药方案:

1.20%三唑酮乳油商品量6080毫升/亩(或25%粉锈宁粉剂80/亩)+70%吡虫啉10/+0.4%磷酸二氢钾200/亩,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

2. 5%己唑醇悬浮剂3040毫升/亩(或30%醚菌酯悬浮剂5070/亩)+50%吡蚜酮10/+植宝素30毫升/亩,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

五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预防倒春寒。倒春寒是早春常发灾害,防止早春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川水地小麦在降温之前灌水。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在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如果遭遇倒春寒,主要补救措施有:抓紧时间追施速效氮肥,促苗早发,提高小分蘖的成穗率,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及时中耕,蓄水提温,促进根系发育,能有效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

八、及时收获:小麦完熟初期,茎叶全部变紫变黄、茎秆有一定的弹性,籽粒呈现品种固有色泽,含水量降到18%以下时,即蜡熟期及时收获、晾晒。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