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让大棚“慧”种植 -科研动态-平凉市农科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欢迎进入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人工智能让大棚“慧”种植

来源:农业经济报
作者:
点击数:765
发表时间:2022-01-01

   “小丰,现在的温度多少?”“棚内实时温度是25℃。”“开启2号防风口。”
  “已开启”。
  11月15日,在山东省潍坊青州市何官镇南小王晟丰生态园内的扶贫项目蔬菜大棚里,种植户裴德相正用手机语音进行大棚放风,通过与棚内人工智能实时对话,可以实现包括配肥、放风在内的多种操作。
  “这人工智能还能提前一小时以上预报天气,遇到阴天下雨会提前关闭所有放风口,杜绝了雨水进入棚里的可能。像棚内温度超过30℃时,还能自动开启所有放风口,避免温度过高呢。”裴德相一边滑动手机屏幕,一边兴致勃勃地介绍着。大棚内配备了自动放风机、自动控温机、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智能补光灯等,从而对放风、控湿、控温、补光等环节,都实现了远程管理与智能化操作,即便是没有太阳的雨雪天气也不影响棚内蔬菜的生长。
  在大棚电脑控制室里,可以看到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棚内的各项环境数据,包括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这是我们南小王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是我们自己研发的,一共分为物联网系统、自动化中控系统、价格分析检测、种植预警系统、臭氧水秸秆还田系统和火眼金睛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六大模块。”南小王村党支部书记孙国贞告诉笔者。
  “互联网+”智慧农业带来农业发展模式的更新,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以前每个大棚需要2人种植,现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农民1人可种植5个大棚,每个大棚每年降低人工成本5万元,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种植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蔬菜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264